世界预防中风日】卒中预防用药市场分析
日期:2018/6/3
2018年5月25日是第15个世界预防中风日。中风是脑卒中的一种中医病名,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它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对应疾病的3个阶段,脑卒中的预防也分为三级。应用此三级预防可以避免大多数卒中的发展,降低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我国早已成为脑卒中高发国家。根据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三大国民死亡原因之一,其中国民TOP 3死亡原因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0%。
根据Lancet——全球疾病-伤害负担和危险因素研究特刊中对1990-2016全球致残因素研究显示,在我国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2017年全国脑血管防治研究研究办公室主任王文志在权威期刊Circulation上发表的对我国卒中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我国约有1100万卒中患者,每年新增卒中患者约250万,每天约有3000多人死于卒中,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在国际上,对应疾病的3个阶段,脑卒中的预防也分为三级。应用此三级预防可以避免大多数卒中的发展,降低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等。
一级预防
即发病前预防。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3类:一是不可改变,二是证据充分且可以控制,三是证据不充分或潜在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其中,在证据充分且可以控制因素中,每种因素对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影响不同。
根据危险因素的分类可以将一级预防措施分为药物预防与非药物预防两类。
药物预防:临床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小剂量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被广泛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患者的日常预防中。中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专家共识,建议服用阿司匹作为一级预防治疗措施。
但由于阿司匹林存在增加出血性卒中和胃肠道出血的风险,故不适宜作为所有人群的脑卒中一级预防药物。
根据最新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及《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的推荐,阿斯匹林作为高心血管病风险人群、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药物获益较大。即在不推荐阿斯匹林用于低危险人群的一级预防。
非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低风险人群。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首先要从饮食上要控制高脂肪食物及大量甜食的摄入,避免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其次要戒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适量的体育运动锻炼等。
二级预防
即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我国卒中患者一年内复发率为17%,5年内复发率为33%。研究结果显示,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给予二级预防药物,5年内的卒中风险可降低80%。

目前我国在进行脑卒中二级预防过程中,主要采用单独用药。但如果患者存在共病情况,即多种疾病同时存在,就需要考虑联合用药。
根据医院处方分析系统数据库显示,我国脑卒中在二级预防中主要应用的是降压药,其次为调脂药。其中,降压药中,沙坦类和地平类用量最多,合计占比为74%;在降糖药中,主要应用于II型糖尿病的药物是匹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合计占比超过50%;在抗栓药中,各类产品比较分散,主要为法华林;在抗血小板药物中,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为主要处方产品,合计占比64%;调血脂药物中,几乎全部为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合计占比超过95%,他汀类占绝大多数。
三级预防
即对已患卒中的患者,加强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
康复训练是针对脑卒中后遗症致残患者功能障碍的情况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我国传统康复技术(针灸、推拿)相结合的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用品用具、咨询宣教等方面,以尽可能恢复或补偿患者缺损的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增长近3岁,达到79岁。要实现这一目标,卒中防控必不可少。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介绍,根据对影响我国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和疾病负担的研究,预计到2030年慢性病仍然是我国居民最主要死因。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死亡数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卒中的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预防脑卒中的发生,首先需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膳食平衡、戒烟限酒、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果谷物类食品的摄入。同时,要增加运动。另外,要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科普,加强三级预防。
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家“国家示范卒中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卒中防治中心”的三级卒中中心网络。各卒中中心各司其职,涵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健康教育、卒中筛查、卒中系列治疗、三级预防、康复等卒中更各方面,为卒中防治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奠定了基础。
加强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可进一步提高居民(特别是高危患者)对脑卒中等慢性病的防治水平和能力,建立有利于脑卒中防治的社会和物质环境,逐步降低社区人群中主要危险因素水平,减少脑卒中发病、患病、残疾和死亡人数,提高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信息来源:医药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