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医联体运行考核指标(2016年)
日期:2016/1/25
北京市医联体运行考核指标(2016年) 为了规范医联体建设工作,实现2016年医联体服务辖区居民全覆盖的目标,特制定本考核指标。 一、管理指标 医联体各医疗机构应按分级诊疗要求,建立医联体管理部门,安排专门人员负责联络、转诊、管理等工作。各区及医联体核心医院有激励机制。 二、辖区内居民社区首诊指标。2016年社区居民2周患病首选医联体合作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不低于50%。 三、双向转诊指标 医联体内三级大医院应预留30%号源用于社区预约转诊。对预约上转的非急诊患者,应在24小时内安排就诊,特殊情况不超过48小时。医联体内向基层医疗机构、慢病医疗机构转诊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指标 医联体内有专科帮扶安排,有培训、进修计划。上级医院能够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求,安排专家到社区出诊、查房、带教。 五、检查互认指标 医联体内核心医院与合作医院间医学影像检查、化验项目应在体系内互认,开通检查、化验绿色通道。2016年每个医联体内影像、检验互认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不低于50%。 六、信息化指标 医联体内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进行信息互通,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和形式,逐步实现远程会诊,2016年医联体内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低于60%。 七、慢病用药指标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慢病常用药品种与核心医院对接,2016年对接率不低于60%。
信息来源:药招网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0691号